同心战“疫”|德育一直“在线”,教育在探索中前行!
春风正在吹绿神州大地,疾病与灾难都会成为岁月的尘埃。
2020年的寒假注定不寻常,要说“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”,真挺难!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,我们在漫长的等待中,真真切切触摸到了岁月静好之时那些被遗忘的角落。
迟子建在《泥泞》里写着,“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,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,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、博大和不可丧失,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: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,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。”落在眼中的字迹,如珠粒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。
危机,也是契机。如果能让学生们明白,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与事值得去学习、领悟、珍视、动容,这又何尝不是更深层教育?当他们意识到在阳光下奔跑、和伙伴们牵手、在校园里读书等往日再寻常不过的事,如今却那么令人期待,“美好生活来之不易”才会从空洞的说教变为真真切切的体会,这样的“学习”才会影响他们一生。
因此,他们一直在线!
他们,是“实中德育人”!
他们,是41位实中班主任!
自疫情防护工作开展以来,他们虽不是抗击疫情的逆行者,但是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稳住后方,真正让学生“居家也是做贡献”,“停课不停学”。
❥健康登记 一丝不苟
鲁迅先生说,“人是生物,生命便是第一义。”实中德育人在科学、严谨中,为学生的生命保驾护航。德育处及时传达上级学生居家信息统计要求,全体班主任每日汇总班级学生居家隔离信息,做到一个不漏。德育处将41个班级的统计表再制作成汇总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。每日必做,使命必达。
❥家校沟通 真心实意
漫长的居家学习时光里,面对孩子有可能出现的不自律,家长的焦虑我们感同身受。约翰�肖尔斯说,“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,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,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。”实中德育人就是这“另一种方式”拧成一股绳,班主任通过微信、钉钉等平台和软件与家长密切沟通,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休息和学习情况,并指导家长如何协助学生线上学习。将浓浓心意化为致家长的一封信,时时短信提醒。
当他们的心意得到了家长们的暖心回应,他们笑了,一切辛苦都值得!
❥与生交流 关怀备至
在教学条件变化、交流空间变化的当下,没有了面对面的叮咛嘱托,缺少了沟通交流时的表情温度,实中德育人把牵挂、嘱托、希冀化成一则则“特殊留言”,温热了师生爱,拉近了家校情。他们每天和学生们在一起,化身为生活上的“贴心保姆”,在班级群里提醒他们及时打卡、按时作息。同时也紧跟形势,变身为“十八线主播”,不遗余力提升直播能力,全体班主任不分男女老少,均熟练进行线上直播、在线辅导、批改作业,他们兢兢业业,他们得到了学生一致认可与尊敬!
❥实中德育 一直在线
居家隔离的日子里,我们不仅仅认识了出生于医学世家、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的院士钟南山,而且认识了从赤脚医生一路苦读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传染病学专家的李兰娟。我们甚至认识了上海市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张文宏,那个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,并先后在香港和美国进修,成为博士后的医学学霸。我们还认识了那些为了救人把自己包裹成粽子一般的医护人员,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牺牲奉献,将疫情拦截在医院里。
还有那些专业的记者,是他们深入疫区报道,我们才看到真实的疫情,我们才听到权威的答案,我们才从恐慌一点点变得淡定……这一切的核心,都是——知识。因此,我们才会“停课不停学”!
也因此,实中德育一直在线!
❥身边有情 心中有光
一个国家,如果没有科学和知识、强大和繁荣撑腰垫底,其实是非常脆弱的。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。在国家危难的时候,他们就像一束光。他们是基辛格口中,把大部分中国人保护得很好的少数勇敢的中国人,也是玛格丽特�米特笔下,可以改变世界的有思想、信念坚定的一群人。他们更是鲁迅先生所赞美的,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的,中国的脊梁!实中德育人用行动帮助同学们认识生命、认识科学、认识家、认识国家。愿更多的少年珍藏这份认识,从此身边有情,心中有光!
用户登录